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林业   281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38篇
  576篇
综合类   531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207篇
畜牧兽医   18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GIS支持下,利用云南小江流域两期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叠加分析,得到土地利用变化图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果发现,1982—2003年全流域610.12km2的土地利用面积发生变化,占流域总面积的59%。土地利用的类型主要是由未利用地向耕地和林地以及林地向耕地的转化,流域综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达2.95%。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基本构型由以大斑块为主体,散布型斑块镶嵌其中转变为以中等斑块为主体,散布型斑块镶嵌其中的构型;区域土地利用的斑块数由1014个增加到1889个,平均斑块面积由1.02km2/个减少到0.55km2/个;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指数中多样性指数增长4.14%,均匀度指数增长4.14%,破碎度指数增长84.6%,优势度指数降低1.6%;未利用地、林地的分离度分别增加114.58%和69.64%,而耕地的分离度减少45.86%;流域耕地、建设用地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而未利用地、林地重心向南东、南西方向偏移。引入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是流域耕地增加进而导致系列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力,而生态环境保护等宏观政策是流域林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2.
受地理位置决定的特殊气候条件和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是造成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修建水库、加固大堤等水利工程是防洪抗旱的应急措施,是治标之举;而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则是防治水旱灭害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3.
喀斯特区云南鼠刺树干液流及土壤水分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喀斯特区树干液流速率与土壤水分之间关系,揭示云南鼠刺的水分动态及对生境的适应机理,为喀斯特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7月26日至8月1日期间,利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对喀斯特区的土面和石沟两种不同生境中云南鼠刺的树干液流进行连续测定,同时测定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种不同生境中树干液流日变化呈现出不规则峰形曲线,每天液流速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白天,最小值均出现在夜间;同一深度土壤含水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均逐渐降低,但降低速率不同,其变化与土壤深度的关系不明显;云南鼠刺树干液流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存在着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云南鼠刺在喀斯特区的土面和石沟两种生境中的树干液流速率不同,但规律基本一致,树干液流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94.
土壤微生物体氮的季节性变化及其与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以杨陵土垫旱耕人为土(中等肥力红油土)为供试土壤进行田间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土壤微生物体氮的动态变化及其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田间土壤微生物体氮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其它时期居中;且与土壤温度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855以上;试验期间土壤水分含量在10%以上,基本能满足微生物活动所需,因而微生物体氮的变化与水分关系并不密切。应用培养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田间试验结果,即在4~36℃范围内,微生物体氮与温度呈线性相关,而在土壤含水量为6.75%~23.23%范围内,与水分呈指数相关关系,当土壤水分小于10.87%时,水分对微生物体氮有突出结果,当超过10.87%后,几乎没有影响。频繁的干湿交替会使微生物体氮显著减少,但冻融交替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5.
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广西石灰岩山区番荔枝栽培的成功经验,借鉴区外番荔枝栽培经营及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广西岩溶山区的特点,从番荔枝的生物学特性与适生环境、实生苗培育、嫁接苗培育、整地造林、合理施肥、除草抚育与生草栽培、整形修剪、人工授粉与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及果实采收等方面介绍番荔枝在广西岩溶山区的栽培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96.
97.
喀斯特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逐渐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的演变过程,严重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洗马河流域是织金洞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核心主成部分,主要岩性为灰岩和白云岩,喀斯特十分发育,是典型的石漠化区域,占流域面积近70%,人地矛盾十分突出。项目通过GIS与遥感技术为手段,进行石漠化调查和防治工程的布置,从而达到对该流域的石漠化防治,挽救该区域人类生存条件、防治水土流失、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同时对其它喀斯特区域石漠化的综合防治起着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8.
花椒林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碳汇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石漠化地区花椒林的碳汇功能,为石漠化治理工程的碳汇效益提供技术示范与参考。[方法]以贵州省花江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下顶坛花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为研究对象,依据当地的石漠化现状,通过测定强度、中度和轻度石漠化和不同龄级的花椒林生物量、土壤深度和持土量,对花椒林碳汇量进行估算。[结果]石漠化程度越高,花椒林碳汇量越低,反之,石漠化程度越低,花椒林碳汇量越大,其中轻度石漠化花椒林碳密度为3.24t/hm2,中度石漠化为3.12t/hm~2,强度石漠化为2.81t/hm~2,轻度中度强度;随着土壤深度和持土量的增加,花椒林碳汇量也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花椒林的平均碳密度为3.06t/hm~2,花椒林的综合最优碳汇经济效益为1.92×10~4~2.56×10~4元/hm~2。  相似文献   
99.
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生态环境背景与生态重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喀斯特中心地区,是中国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省份。轻度以上的石漠化面积已达35 920 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0.39%。由于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背景的特殊性,其研究对石漠化的生态重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生态地质环境背景的特殊性,提出适宜的生态重建措施。  相似文献   
100.
研究了不同林龄(3a和6a)肉桂人工林叶片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含量、季节变化动态及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龄肉桂林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均为N〉K〉Ca〉Mg〉P,不同季节间营养元素的变异系数以Ca为最大.其次是Mg和K.然后是N,最小是P;不同林龄肉桂林叶片营养元素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似,N以生长初期(3月中旬)最高,生长末期(12月中旬)最低;P和K以生长初期最低或较低.第一个生长高峰期(6月中旬)或第二个生长高峰期(9月中旬)最高或较高;Ca以第一个生长高峰期最低.生长末期最高或较高;Mg以生长初期最低.生长末期最高。肉桂植株P和K代谢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与Ca之间则存在显著的颉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